一、營養(yǎng)
細菌是需要食物和水來維持其生命過程的活的生物體。
營養(yǎng)必須存在于溶液中,才能輸送到細胞中。所以,水是*的。細菌也需要碳、氮、硫、鐵、礦物質(zhì)和磷等“食物”來源,才能生長和繁殖。
必須采取適當?shù)男l(wèi)生措施,清除殘余食物,特別是食品接觸表面上的殘余食物。由于微生物需要營養(yǎng)存在于溶液中才能將其輸送到細胞中,因此確保食品加工環(huán)境中沒有積水非常重要。
二、 溫度
另一個影響細菌生長的基本因素是溫度。微生物可在一個很大的溫度范圍內(nèi)生長。但是大多數(shù)細菌生長的MAX適溫度介于-10 °C 至 90 °C之間。需要記住以下要點:
典型的情況是,溫度越高(在正常的生長范圍內(nèi)),生物體生長的速度越快。在公共衛(wèi)生方面令人擔憂的大多數(shù)微生物都是嗜溫微生物。嗜溫微生物是在正常的人體溫度下能夠生長的生物體。
MAX適宜溫度
微生物可根據(jù)它們生長的MAX適宜溫度范圍劃分為如下四個組(見下表): 在高溫下生長的嗜熱微生物;在室溫或接近室溫下生長的嗜溫微生物;在冷凍溫度下也能夠生長的耐冷微生物(盡管它們的MAX適宜生長溫度是在嗜溫范圍內(nèi));在冷凍或接近冷凍溫度下生長的嗜冷微生物。
溫度(°C)
分類 MAX低(°C) MAX適宜(°C) MAX高(°C)
嗜熱微生物 40 至 45 55 至 75 60 至 90
嗜溫微生物 5 至15 30 至 45 35 至 47
耐冷微生物 -5 至5 25 至 30 30 至 35
嗜冷微生物 -5至5 12 至 15 15 至 20
三、水分活度
水分活度指生長微生物的食品或其它基質(zhì)(或基礎(chǔ))中獲得水的可能性。純凈水的水分活度為1.0。
可將水分活度看作獲得水的可能性。水分子在純凈水中的活動方向并非整齊劃一,并且隨時可供微生物使用。當您加入像鹽和糖這樣的物質(zhì)時,水分子的活動方向指向添加的物質(zhì),整個溶液的屬性發(fā)生變化。水受束縛,可供微生物使用的水變少。
四、酸性或堿性(pH值)水平
影響細菌生長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pH值水平。它是食品的酸性或堿性水平的一個指標。pH值:
范圍是從0至14,其中7為中性;7以上為堿性; 7以下為酸性。
pH值介于4.6和7之間的食品稱為低酸性食品,例如肉類和蔬菜。pH值低于4.6的食品視為酸性食品,例如大多數(shù)果汁。大多數(shù)細菌不會在酸性食品中良好生長。
MAX適宜的pH值
微生物只能在某些pH值水平上生長。MAX終的pH值為4.6或以下時,我們認為食品處于一個安全的pH值范圍內(nèi)或是“耐貯藏”的。如果了解微生物pH值范圍,微生物學家可或多或少了解某種食品中存在的細菌。
五、空氣環(huán)境
一些細菌需要一個特定的空氣環(huán)境才能生長。
微生物分為以下幾類:
需氧微生物:需要氧氣才能生存的生物體;厭氧微生物:沒有氧氣時能生存的生物體;兼性厭氧微生物:在有氧氣和沒有氧氣的情況下均能生存的生物體。大多數(shù)食源性病原體是兼性厭氧微生物;微好氧微生物:需要氧氣但需要量較少的生物體。
上述類別中均有微生物病原體。在確定問題是由哪些病原體引起的時,了解食品周圍的空氣環(huán)境特別重要。
六、時間和溫度
食品的溫度加上暴露在該溫度下的總的時間會影響微生物的生長。 我們的目標是盡可能縮短食品暴露在中溫范圍溫度下的時間。中溫范圍是10 °C 至 43 °C。食品應(yīng)當在4 °C以下或60 °C以上的生化培養(yǎng)箱內(nèi)存放。
在許多情況下,可能無法*避免產(chǎn)品暴露在中溫下。但是,限制食品暴露在中溫溫度下的時間是十分重要的。在零售環(huán)境中,時間和溫度參數(shù)是用來控制病原體的主要因素。如不控制溫度,大多數(shù)食品可存放的時間不會超過4小時,之后就要將其丟棄。
七、化學抑制劑
食品可含有抑制或防止微生物生長的化學物質(zhì)(自然的或添加的)。鹽是可以抑制細菌生長的添加化學物質(zhì)的一個好例子?;瘜W防腐劑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長?;瘜W防腐劑的例子包括:
硝酸鈉:腌制肉類時用作一種促進劑和氧化劑的晶狀鹽。硝酸鈉也被稱為“硝石”。苯甲酸鈉:主要用作食品防腐劑的晶狀或顆粒狀鹽。丙酸鈣:主要用作食品(例如面包)防腐劑的抑制霉菌的鈣鹽。
版權(quán)所有©2024上海喆圖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備案號:滬ICP備14016230號-5 管理登陸 sitemap.xml 技術(shù)支持:化工儀器網(wǎng)